游戏圈“美化”与“欺骗”边界模糊,你遇到过行业“骗子”吗?

   时间:2025-05-12 02:00 来源:ITBEAR作者:杨凌霄

在游戏这个五彩斑斓却又暗流涌动的世界里,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悄然浮现:美化与欺骗的界限究竟何在?

近年来,随着游戏行业的蓬勃发展,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也随之加剧,吸引着无数追梦人。然而,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却也悄然滋生了一些不那么光彩的现象。几位业内资深人士在与记者的交谈中,不约而同地提及了一个敏感词汇——“骗子”。

技术策划A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实习生为了增加简历的分量,竟将自己参与的一款未上线项目“移植”到了公司头部二游的履历中。这一谎言最终在项目组成员的质询下不攻自破,而实习生却仍沉浸在自我美化的迷雾中,浑然不觉。

策划B则透露,某公司曾以高薪聘请了一位前端开发者,其笔面试表现堪称完美,入职后却原形毕露,原来他不过是借助AI等工具,临时抱佛脚,对实际业务一窍不通。

更令人咋舌的是,随着AI技术的普及,一些文案岗位的应聘者开始利用这一“高科技”手段,在笔试中大肆“创作”,使得原本应检验真实能力的环节变得形同虚设。

更令人深思的是,这些并非个例。一位从业多年的策划透露,他曾目睹一群能力平平的老资格员工,仅凭资历便稳坐管理层宝座,其中不乏靠关系而非实力上位者。

然而,当记者向一位经验丰富的游戏公司HR求证时,却得到了一个相对乐观的答案。该HR表示,近年来,随着背调产业链的完善,简历造假现象已大为减少。但背调往往聚焦于信息的真实性,而对于工作范围和项目经历的“美化”,则往往网开一面。

营销C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在背调阶段,公司已基本认可应聘者的能力,因此对于一些细微的履历美化,往往视而不见。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许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日益专精,应聘者为了匹配岗位需求,不得不“适当”夸大自己的经历。

“比如一个专注于SLG项目的员工,可能会声称自己也参与过FPS项目。”C坦言,“我自己就曾帮过不少人这样‘包装’简历。”

相较于直接的简历造假,游戏行业更为普遍的现象或许是能力错位。A所在的项目就曾有一位备受老板信赖的国际大厂出身Leader,却在实际操作中屡屡碰壁,最终证明其并不具备从零到一打造游戏的能力。

“这些人往往在大厂中习惯了高度分工的环境,一旦离开大厂,便如同失去了方向的迷航者。”A感慨道。

策划B则认为,游戏行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这个行业的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不同品类、工具和设计思路之间千差万别。”他解释道,“因此,即使是内行人也难以完全看透一个人的真实能力。”

C则更进一步指出,在某些岗位上,“会骗”甚至可能比掌握真正技术更受欢迎。因为在这个充满汇报和包装的世界里,只有擅长讲故事的人才能获得老板的信任。

“能坐到领导位置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精于此道的。”C直言不讳,“因为汇报中总会掺水,这是行业内的潜规则。”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游戏行业已经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困境。事实上,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和规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员工的实际能力和长远发展。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开始反思这一现象,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可以期待一个更加健康、透明的游戏行业未来。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