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GDC 2025游戏开发者大会上,腾讯公司揭晓了备受期待的《王者荣耀世界》实机预告。然而,这场旨在展示游戏进步的发布会,却意外遭遇了玩家的广泛批评。
玩家们对《王者荣耀世界》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融合了数值MMO、开放世界、顶级IP、多端互通和强社交等多重元素,堪称“BUFF拉满”。但也有人尖锐指出,这更像是各种元素的简单堆砌,缺乏明确的创新方向,甚至调侃称“画了6年的饼还没端上来,新预告还不如4年前的版本”。
事实上,近年来开放世界游戏的命运多舛。据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以来,已有37家开放世界游戏开发团队解散,过半项目陷入停滞。莉莉丝的《生活派对》、叠纸的《百面千相》以及图森未来斥巨资开发的《金庸群侠传》等项目均遭遇波折,这无疑给整个游戏行业敲响了警钟。
网易作为开放世界赛道的佼佼者,其武侠旗舰《逆水寒手游》虽然在公测时凭借“开放世界”的噱头吸引了大量玩家,但后续表现乏力。网易投资10亿元的《射雕》上线后反响平平,而《燕云十六声》虽然市场表现尚可,但频繁的营销节奏也给游戏带来了口碑隐患。这些现象引发了业界对于“市场上是否需要更多升级版逆水寒”以及“网易能否持续吃老本”的广泛讨论。
腾讯方面,自2019年前后公布的多款开放世界游戏,如《王者荣耀世界》、《雪中悍刀行》、《洛克王国:世界》和《代号:致金庸》等,至今仍处在内测或“画饼”阶段。而号称拥有开放世界的《塔瑞斯世界》和《极品飞车:集结》,实际上更偏向于大世界探索,与传统意义上的开放世界相差甚远。
其他大厂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叠纸的《无限暖暖》因探索资源少、战斗交互体验不佳、游戏优化差等问题备受争议,其市场表现甚至不如玩法单一的前几代暖暖系列。完美世界花费5亿元、历时9年打造的《诛仙世界》,虽然凭借价值百万的神龙坐骑出圈,但首月流水勉强及格,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中手游的《仙剑世界》表现惨淡,导致公司预亏22亿元,几乎亏掉了过去8年的盈利。
这些失败案例的背后,反映出大多数游戏团队既缺乏网易的技术积累,也未能达到米哈游的工业化水平。以《仙剑世界》为例,该游戏为提高玩家日活和游戏营收,强行套用抽卡和日常任务等手游套路,导致玩家一眼看穿其“逼氪”本质。同时,为填充日益庞大的地图,开发团队不得不依赖程序化生成技术,导致内容同质化严重,违背了“自由探索”的初衷。
开放世界游戏题材的日益趋同也是一大问题。二次元架空、武侠仙侠、科幻废土三大类型占比超过75%,进一步加剧了玩家的审美疲劳。在《原神》等珠玉在前的背景下,品质参差不齐的开放世界游戏面临的审视更加严格。而那些能够真正做好自由互动的开发商,则需要技术和经济上的大量资源支持,这对于大多数中小公司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随着玩家对“大而空”的开放世界产生抗体,以及更倾向于短平快的竞技或休闲玩法,开放世界游戏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贝哲斯咨询》数据,2025年开放世界手游用户次日留存率均值已跌破15%,远低于休闲游戏的35%。这一趋势表明,开放世界游戏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以吸引和留住玩家。
作为开放世界游戏的先驱,《原神》近年来的表现也呈现出疲态。其营收和玩家数整体下滑,每年高达2亿美元的研发费用使得游戏营收更加依赖大R玩家,加剧了社区生态的分化。与此同时,米哈游在2025年公布的7款新作中,除了一款继承自2022年开发停滞的3A开放世界射击游戏《Project SH》资源外,其余作品均与开放世界无关,更多是在探索抽卡RPG以外的新游戏类型。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大制作开放世界游戏能够引起玩家的热议,如《代号无限大》、《异环》和《蓝色星原》等。然而,公司内部动荡、开发成本上涨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使得这些游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与此同时,国内小游戏市场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4年,国内小游戏市场收入达到398.36亿元,同比增长99.18%,远高于整个游戏市场的7.53%增速。这一趋势表明,玩家对于轻松、快捷的游戏体验需求日益增加,而开放世界游戏则需要在这方面做出更多的创新和调整。
总的来说,开放世界游戏作为游戏行业的一大热门领域,近年来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如何在保持游戏创新性和吸引力的同时,满足玩家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将是未来开放世界游戏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