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Whispers from the Star》这一由知名游戏制作人蔡浩宇推出的新作的PV曝光,并在不久后释放出实机演示视频,AI技术在游戏领域的应用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款游戏不仅是蔡浩宇个人作品的一次创新尝试,更是AI技术在游戏产业中逐步深入影响玩法设计的一个缩影。
长久以来,AI在游戏产业中的应用多局限于美术资源生成、代码辅助编写等辅助性环节。然而,近年来,AI的影响力已开始向游戏的核心玩法渗透。这一趋势不仅激发了游戏制作人的创作灵感,也引发了玩家群体对于AI技术的热烈讨论。
游戏制作人王鲸指出,当前玩家群体中对于AI技术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别是在二次元游戏领域,由于这类游戏本质上遵循着一种“奢侈品逻辑”,即通过角色背后的故事和设计成本来吸引玩家,因此AI生成的内容可能会对这种溢价效应造成破坏。不少玩家担心,AI技术的引入会降低游戏角色背后的诚意和投入,从而抵制AI生成的角色。
然而,尽管面临着玩家的质疑和抵制,AI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仍在不断推进。以《1001夜》为例,这款游戏改编自波斯民间传说,通过对话推动剧情发展,巧妙地运用了AI技术来实现创意玩法。尽管在社交平台上,有玩家对AI技术的使用表示担忧,认为游戏是在“帮助AI学习叙事”,但《1001夜》团队多次强调,AI仅用于实现创意玩法,所有美术资源均由人类艺术家制作,且不会用玩家数据进行任何训练。
与此同时,另一款AI原生游戏《吾家有女AI》也在Steam平台上获得了不少关注。该游戏的开发者William表示,尽管在发布初期遭遇了不少负面评论,但他认为面对新事物,出现反对声音是正常的。他坚信,只要游戏体验良好,玩家并不会因为游戏代码是由AI编写的而抵制。
在AI技术渗透至玩法设计的过程中,游戏开发者们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平衡AI技术的使用与玩家体验。William提到,在《吾家有女AI》中,他选择了“AI立绘”来减轻工作量,但同时也面临着美术效果上的挑战。他认为,尽管AI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在美术领域仍然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AI技术在游戏开发中的应用还面临着成本问题。不过,随着大模型的提效降本,AI游戏的成本难题有望得到解决。据申万宏源测算,一款人均日token消耗2万个的AI产品,月均token成本/月均ARPU的比例正在迅速下降,这意味着AI游戏将摆脱token成本的束缚,进入广泛落地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AI游戏概念火爆,但真正能够成为爆款的游戏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大型游戏开发成本高昂,大厂在做大型AI游戏时也会考虑性价比。同时,独立开发者在AI技术的应用上态度分化,有些开发者对AI技术持抗拒或谨慎态度,而有些则过于热衷于AI技术而忽略了游戏设计的本质。
尽管如此,AI技术在游戏产业中的应用前景仍然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AI游戏有望在未来成为游戏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将激发游戏制作人的创作灵感,推动游戏产业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