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适婚年龄徘徊的单身族群中,相亲往往被视为一场社交大考,其紧张氛围足以令人心生畏惧。不同于自然萌发的情感交流,相亲背负着婚姻的重担,满载现实与功利的色彩。
想象一下,两个陌生人端坐在谈判桌两端,表面礼貌试探,内心却如精密的天平,对彼此的条件进行无声的衡量与比对。人在相亲市场中,仿佛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这种体验让人深感不适。
然而,当这股现实的苦涩涌入游戏世界,却意外催生出一种讽刺的幽默。最近,一款名为《纸上谈亲》的小游戏横空出世,凭借口口相传的力量,迅速在微信平台上走红,不仅登上了人气榜前列,微信指数更是在短时间内飙升了25882%。
为了探寻这款游戏爆红的奥秘,我联系到了制作人小德,深入了解这款《纸上谈亲》的魅力所在。
《纸上谈亲》玩法纯粹,玩家将不断经历相亲、恋爱、结婚、生子,再挑选下一代继续相亲的循环,直至角色因各种原因退出相亲舞台,游戏方告结束。游戏内,姻缘的成败取决于两大要素:一是形象、家境、收入等客观条件,二是性格特质、个人偏好等主观因素。
玩家可通过不断刷新,为初代角色随机分配形象、教育、家境、收入等初始属性,这为追求更优质基础条件提供了可能,相较于现实人生的“盲盒式”人生,显得更为友好。后代的属性值则由父母双方条件决定,通过精心挑选伴侣,玩家可推动家族发展蒸蒸日上。
性格特质、个人偏好等主观因素则以标签形式呈现。玩家可为角色选择标签组成初始个性特征,相亲对象在相处中也可能为你贴上不同标签,同时时代背景的发展也会影响标签内容。玩家可选择隐瞒部分信息以提升相亲对象的满意度,但隐藏信息越多,暴露风险越大。
小德透露,游戏中设计了超过320个个性化标签,这些丰富的标签组合塑造了立体的人物形象,为每次相亲带来了无限可能的剧情展开。然而,即便角色条件再优渥,玩家仍需面对相亲对象的好感度和压力值两座大山。
好感度捉摸不定,有时看似门当户对的对象却无动于衷,有时高不可攀的优质对象却莫名倾心。压力值则极为敏感,被嫌弃、相亲失败、空窗期、年龄增长都会使其上涨,盲目冲动可能导致压力过大,游戏结束。
尽管游戏充满随机性,但相亲并非全然无章可循。每个NPC都有其独特的择偶标准,这些标准虽不直接展示,但会通过满意度数值反映。游戏还设计了社会新闻弹窗,见证时代变迁,这些变化反作用于相亲过程,影响游戏走向。
随着游戏深入,玩家将解锁更多意外内容,从世界大战、核辐射等特殊事件,到备受欢迎的外星人相亲线。小德原本设计的多线并行剧情,因玩家对外星人线的偏爱,最终收束于此,确保后期玩家都能体验。玩家需谨慎抉择,充分利用星牌系统,降低“事故概率”,延续后代。
小德并非游戏界的新人,他制作的首款游戏《人生重开模拟器》也曾风靡一时,创下日活超400万、累计玩家破亿的佳绩。他谦逊地将成功归因于“天时地利人和”,游戏内容迎合了玩家心理需求,玩家乐于分享游戏截图,如同分享心理测试结果。
《纸上谈亲》的灵感源于《人生重开模拟器》之后,他希望通过这款游戏表达“反对标签化”的内涵,同时融入动态变化,最终构思出这款负反馈重、逐步走向科幻的作品。游戏开发过程中,小德与全球各地的伙伴组成五人小队,历经一年打磨,终于推出。
游戏发布后,小德在小红书发帖招募测试玩家,却意外吸引数万人关注,甚至有发行商主动联系合作。玩家自发分享游戏内容,从震撼剧情到攻略心得,再到星牌搭配策略,甚至借游戏抒发对婚恋情感的感悟。
小德坦言,最初担心此举会让投资人无法回本,但现在热度高涨,回本问题不大,因此可以心安理得地减少商业化。虽然《纸上谈亲》已获大批玩家青睐,但开发进度仅75%,未来还将加入更多外围系统和世界线,APP手游版本预计5月上线。
然而,爆火也带来了烦恼。游戏公布仅一周,小德就发现有人抄袭。他无奈表示,之前的《人生重开模拟器》也遭遇过抄袭,无论是否开源,都难以避免。做完这款游戏后,小德考虑组建正式开发团队或工作室,尝试制作其他品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