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人的无奈:忙得没时间玩游戏,优质消费何时不再稀缺?

   时间:2025-04-07 19:40 来源:ITBEAR作者:沈如风

在游戏行业的光鲜背后,隐藏着不少从业者鲜为人知的辛酸。近日,一位游戏媒体编辑在朋友圈的吐槽引起了共鸣——繁重的工作让他几乎没有时间享受游戏。

外界常常误以为,从事游戏媒体工作就意味着可以尽情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中。然而,现实却大相径庭。对于游戏媒体人来说,找选题、采访、查阅资料、构思文章和撰写稿件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即便是为了工作而玩的游戏,也往往是出于报道需求,而非个人兴趣。

今年游戏市场佳作频出,从海外的《真三国无双:起源》、《天国拯救 2》到国内的《苏丹的游戏》等,都备受期待。然而,对于许多从业者而言,这些新游戏只能躺在游戏库中,无暇顾及。一位编辑透露,他购买《怪物猎人:荒野》后仅玩了短短几个小时,就因出差和繁忙的工作而搁置。

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游戏媒体编辑,也深深影响着游戏行业的其他从业者。在“问20人”栏目中,不少从业者坦言,由于长时间的工作,他们连研究竞品的时间都捉襟见肘,更不用说享受个人喜爱的游戏了。

近期,“文化体力”这一概念逐渐受到关注。它指的是人们在进行深刻和严肃的文化活动时所需的精神能量。无论是阅读、观影还是玩游戏,都需要消耗这种“文化体力”。然而,当前许多中国游戏公司过度依赖加班文化,严重侵蚀了员工的“文化体力”。

一位海外从业者分享了一个段子:他的前同事曾在中国某大厂工作,因无法忍受加班文化而离职。到了新公司后,每当遇到加班,他都会忍不住抱怨:“我知道这是中国的老毛病。”

过去,游戏行业受益于玩家人口增长、流量平台迁移等因素带来的红利,快速落地的工程能力能够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然而,如今这些确定性因素已不复存在,单纯依靠劳动力堆积带来的边际收益迅速下滑,甚至可能产生负效应。因为“文化体力”不足导致优质消费减少,进一步剥夺了从业者从优秀作品中汲取灵感和创意的机会。

一位知名制作人表示,他认为团队不能长期处于过饱和状态。在关键时刻可以全力以赴,但平时应保持放松,体验游戏之外的生活,从而拓宽视野,为作品注入独特魅力。

从宏观角度看,国内市场目前面临内需不足的问题。在存量时代,优质供给仍然能够脱颖而出,甚至带动市场增量。因此,一个更好的未来需要大家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消费和享受优质产品。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