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可梦》维权案:天价赔偿背后,中国司法如何守护创新生态?

   时间:2025-04-21 18:06 来源:ITBEAR作者:赵云飞

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环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近期,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广东高院”)审理的一起涉及全球顶级游戏动漫IP《宝可梦》的维权案件,不仅彰显了我国司法对创新成果的平等保护,也为跨国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提供了创新范例。

《宝可梦》系列游戏自1996年发行以来,凭借其独特的角色设计和丰富的故事情节,迅速成为全球最成功的游戏IP之一。然而,2015年7月,一款名为《口袋妖怪:复刻》的手游悄然上线,其角色、地图、故事、玩法等核心元素与《宝可梦》系列游戏高度相似,引发了宝可梦公司的关注。

经过深入调查,宝可梦公司发现《口袋妖怪:复刻》的著作权人及运营方为麦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该手游上线后迅速吸引了大量玩家,累计流水突破3亿元。面对这一侵权行为,宝可梦公司于2021年12月7日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侵害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诉讼,要求麦某公司等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5亿元。

2024年7月2日,深圳中院一审判决宝可梦公司胜诉,麦某公司需赔偿1.07亿元,其他三家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面对天价赔偿,麦某公司等不服判决,向广东高院提起上诉。

2024年12月18日,广东高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由院长、二级大法官张海波担任审判长。庭审现场座无虚席,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旁听。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围绕一审判决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赔偿计算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为了弥合双方分歧,合议庭不仅全面审查了双方提交的证据,还通过多次庭前会议和庭审中的法庭调查、辩论,逐步引导双方当事人对诉讼结果形成合理预期。同时,合议庭还加快了另一起涉及游戏《万国觉醒》的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的审理进度,以判决形式明确了法院对相关法律争议的裁判标准,并向《宝可梦》案当事人释明。

在“严格审查+示范判决+国际调解”的工作机制下,合议庭还邀请了国际调解组织协同调解,通过多轮“背靠背”“面对面”的调解,不断调整调解方案,努力平衡双方利益。最终,在合议庭的积极推动下,双方当事人就赔偿问题达成了调解协议。

2025年2月12日,广东高院依法确认了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并出具了民事调解书。随后,麦某公司等侵权方在媒体上公开发布道歉声明,向权利人、广大游戏玩家以及社会各界致歉。至此,《宝可梦》案在中国维权首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广东高院院长张海波表示,本案从一审到二审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充分体现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对人民法院提出了诸多挑战。通过本案的审理,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法院平等保护的司法态度,还向游戏产业释放出强化保护创新的积极信号。

广东省游戏产业协会执行会长鲁晓昆也对此案表示了高度认可。他认为,《宝可梦》案的审理为游戏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示范性标杆,对游戏产业创新、规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他也呼吁游戏企业要坚持原创为本,强化法律意识,共同推动游戏行业的规范和创新发展。

本案的成功调解也离不开广东高院在知识产权审判机制上的积极探索。近年来,广东高院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网络游戏知识产权审判指引,明晰了类案裁判规则,为新型优质数字文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跨国知识产权争端日益增多。广东高院通过本案的成功审理和调解,不仅为跨国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提供了创新范例,也为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创新生态贡献了司法智慧。

同时,本案也提醒广大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坚守法律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