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教育史上,一个崭新的篇章于2025年4月正式翻开。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调整结果中,“游戏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立,标志着游戏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获得了独立学科的地位。这一变革不仅是对游戏行业多年发展的认可,更是对游戏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教育资源的正视。
中国传媒大学作为首批牵头单位,已经完成了“游戏艺术设计”专业的申报与备案工作,并计划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招生。与此同时,北京电影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也获得了设立相关专业的资格,它们预计将在2026年秋季学期开始招收本科生。其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已经完成了专业硕士的录取工作,这一系列的举措无疑为游戏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顾历史,游戏教育的探索早在二十年前就已悄然展开。随着网吧和家庭电脑的普及,中国游戏市场迎来了初步繁荣,催生了一系列经典游戏作品,如《热血传奇》、《大话西游》和《仙剑奇侠传三》等。在这一背景下,部分高校开始试探性地将游戏教育实践纳入教学体系,但受限于学科归属和制度保障,这些教学实践大多以“方向班”或“选修课”的形式存在,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
尽管如此,教育者们并未放弃推动游戏教育正规化的努力。中国传媒大学曾在2009年向教育部申报设立“数字游戏设计”本科专业,并在2010年招生,但遗憾的是,该专业在三年后遭到了撤销。这一挫折并未阻止游戏教育的发展,反而促使高校在推进专业建设时选择了更为审慎和间接的路径。例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设立游戏相关课程时,强调游戏作为交互媒介的跨界潜力,并探索其在严肃领域的应用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游戏行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Steam等平台的出现为中国开发者打开了向全球发行游戏的大门,国产移动游戏的崛起也触及了更广阔的玩家群体。同时,IndiePlay等独立游戏大赛的举办,为在校学生和中小团队提供了展示创意的平台。这些变化不仅推动了国产游戏的快速发展,也促使高校不断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以适应行业的需求。
如今,“游戏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立,不仅意味着游戏人才培养将走向系统化,更有助于提升游戏的社会认同度。这一变化体现了国家对游戏作为重要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视,也是对游戏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重认可。对于深耕一线的教育者和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迟到的承认和鼓励。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光帅表示,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国家层面的认同,游戏教育可以更加聚焦于娱乐这个维度上。他认为,只有当游戏真正好玩、能吸引更多用户时,整个产业的盘子才会做大,进而吸引更多人才、技术和资源的涌入。只有当游戏产业足够强大时,它才有能力辐射到更广泛的严肃应用领域,如教育、医疗和文化传播等。
尽管“游戏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立为游戏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如何编写系统完善的教材、建设具备复合能力的师资队伍、保持教育独立性与学术厚度等问题,仍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长期而复杂的挑战。然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游戏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游戏将不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而是成为一种正当的文化载体和教育资源,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