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与深空》技术揭秘:叠纸团队如何用细节打造沉浸式游戏体验

   时间:2025-10-25 02:14 来源:互联网作者:沈瑾瑜

在Unite Shanghai 2025大会上,叠纸游戏《恋与深空》团队带来了多场技术分享,深度解析了这款现象级手游背后的研发细节。作为叠纸旗下收入最高的产品,《恋与深空》上线一年半以来,全球累计营收突破50亿元,其技术突破与创新设计成为行业焦点。

技术美术负责人秦平在分享中透露,团队为角色表现打造了定制化光照渲染方案。针对传统游戏中场景与角色光照割裂的问题,他们将角色光照与场景光照分离管理,通过主光源方向信息保留与角色专属PPV(后期处理体积)技术,实现了角色面部暖光与场景冷色调的共存。例如,在夜间场景中,角色面部可通过独立调整的平行光保持自然肤色,同时场景维持冷色调氛围。

该方案支持逐帧调整光照参数,并允许保存为可复用模板。团队将两盏平行光、两盏额外灯光、间接光信息及后处理参数集成于“角色工作模板”中,通过栈式管理器实现灯光方案的快速切换与动态配帧。秦平演示了角色在不同光照方案间的实时切换,并强调:“配帧系统不仅控制灯光,还可整合物理效果等所有表演元素。”

在面部细节渲染上,团队开发了动态脸红与流汗效果。脸红效果采用分通道遮罩图,支持耳根至脸颊的渐变过程,并预设羞涩、运动后等情境模板。流汗效果则结合粒子系统与材质变化,通过网格划分与随机数生成汗珠初始点,再以算法模拟汗珠沿面部轮廓的流动路径。现场展示的卡牌动画中,角色与男主互动时,面部肤色渐变与汗珠生成效果显著增强了情感表达。

资深物理算法工程师赵英杰则介绍了布料模拟系统“Stray Cloth”。该系统基于骨骼粒子与XPBD结合SubStep的模拟方法,摆脱了迭代次数依赖,提升了收敛效果。针对移动端性能限制,团队采用骨骼约束替代传统顶点模拟,通过Cosserat Rod方案实现更贴近写实风格的弯曲效果,并支持裙撑等特殊场景的参数分离调整。

在碰撞管理上,团队使用Dynamic BVH数据结构,将角色组织为独立子树,通过角色ID、碰撞体可见性及部件类型实现精细化管理。例如,项链与角色身体的互动中,系统通过Spatial Hashing加速三角形查找,结合缓存邻近三角形结果,生成粒子三角形碰撞对,确保复杂区域的表现稳定性。

实时表演控制方面,团队开发了Cutscene物理功能轨道,支持姿态插值计算与物理状态一键保存。在拍照换装场景中,SmoothBlendPose技术通过记录初始物理姿态,缓解了动作切换带来的布料抖动。参数编辑轨道则允许美术实时修改布料软硬、大小等参数,甚至实现布料断开等特殊效果。

基于Unity DOTS的开发架构下,团队通过Cache Job方案复用Job data,避免了每次任务重新创建的性能开销。针对不同平台,手写Arm Neon Intrinsics指令集进一步提升了性能。例如,在骁龙855与苹果A11机型上,点乘运算通过neon intrinsics相比mathematics库获得了约30%的性能提升。

自研碰撞检测模块则针对战斗等特殊玩法需求,定制了Trigger触发逻辑。与Unity原生模块不同,该系统允许Trigger进入与退出不成对出现,并通过History计数标记Collider版本,解决了角色复用导致的潜在问题。性能测试显示,该模块最高可提升15%的运算效率。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