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游戏界的奇闻轶事层出不穷,而“我奶常山赵子龙”这一网络热梗,无疑是其中最具话题性的一则。四年前,一位博主曝光了一位实名认证为60岁老太太的王者荣耀账号,该账号在凌晨三点使用赵云拿下五杀,这一离奇战绩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网友们纷纷质疑,这样的战绩究竟是老太太亲手所为,还是由孙子等晚辈代打?若真是代打,那么游戏公司所宣称的未成年防沉迷政策岂不是形同虚设?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游戏监管政策的关注,也促使腾讯、网易等游戏大厂加强了游戏内的身份验证和未成年保护措施。
然而,现实往往比网络段子更加荒诞。如今,腾讯、网易等游戏公司似乎正在批量打造“我奶常山赵子龙”式的超大龄电竞选手。一系列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电竞比赛和战队应运而生,成为游戏界的新宠。
在电竞入亚运已一年有余的背景下,电竞比赛和选手在央视等主流媒体上的曝光已不再稀奇。但如今,游戏大厂们似乎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励志故事,而是开始挖掘“猎奇”元素,如“我奶奶来了,都能玩转电竞比赛”等口号,以此吸引公众眼球。
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一支平均年龄高达65岁的云顶之弈老年人战队作为新电竞“青年”的代表,登上了央视的舞台。而在杭州某社区,一场名为“潮涌滨江·银发电竞”的老年人电竞比赛也吸引了众多年轻玩家的目光。这场比赛不仅设置了严格的年龄门槛,还选择了时下流行的《永劫无间》手游作为比赛项目。
面对这股“银发经济”热潮,不少玩家开始质疑游戏大厂的动机。他们认为,这些大厂在割完小学生的压岁钱后,又开始打起了老年人养老金的主意。然而,事实上,游戏大厂之所以热衷于搞“老年电竞”,更多是看中了这一背后的流量价值。
回顾历史,四年前的“我奶常山赵子龙”事件无疑为游戏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一事件让许多游戏从业者和短视频创作者嗅到了“老年人打游戏”这一猎奇赛道的商机。随后,诸如“疾风大爷”等大龄主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凭借独特的魅力和话题性,在互联网上赚得盆满钵满。
而在国外,老年人打游戏的现象也同样火爆。从“天际老奶奶”Shirley Curry到吉尼斯纪录认证的“油管最高龄游戏博主”森滨子,这些老年人凭借对游戏的热爱和坚持,成为了游戏界的网红。他们的故事不仅激励了无数年轻人,也为游戏厂商提供了宝贵的曝光度和流量。
然而,在这股热潮中,我们也应保持理性。虽然确实存在一群将游戏视为人生热爱的老年人,但我们也应警惕那些被炒热的“老年人游戏主播”和“老年电竞比赛”背后的商业动机。不要因为一时的热度而冲动消费或投资,更不要怂恿自家长辈盲目参与其中,成为新一轮“老年游戏”赛道的流量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