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CEO李健自年初上任以来,已逐步完成了公司内部的一系列重大调整。近日,多位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这些调整源于一项名为“雄鹰计划”的内部项目。
据悉,该计划旨在通过竞聘方式,对中国区关键岗位进行重新部署。目前,竞聘工作已圆满结束,45%的岗位负责人有所变动,其中90后员工占比达到了24%。这一举措不仅为荣耀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活力和战斗力。
事实上,早在之前就有报道称,荣耀已完成对中国地区部分关键岗位的人员部署,涉及38个中国区关键岗位主管,均采用“重新竞聘上岗”的方式。同时,荣耀内部还新增了AI新产业部门,显示出公司对AI技术的重视和布局。
作为新任CEO,李健在产品线上的动作同样频繁。自4月以来,荣耀在短短一个月内连续发布了三款新品,包括两款手机和一款笔记本,新机荣耀400系列也即将面世。这些新品不仅丰富了荣耀的产品线,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自宣布阿尔法战略以来,李健从业务线、架构组织、关键人员等方面对荣耀进行了全面重构,意图通过这一系列变革来扩张市场份额。面对中国手机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以及华为手机强势回归带来的新压力,李健深知必须进一步激活团队战斗力,才能护好业绩。
在李健的主持下,荣耀密集发布新品,主打细分场景,如长续航的手机荣耀Power、电竞性能旗舰手机荣耀GT Pro,以及轻薄笔记本MagicBook Pro 16 2025系列。这些产品都体现了李健团队更为细腻的产品思路和市场洞察力。
不仅如此,李健团队的战略重心还正向AI终端生态全面倾斜。在今年的MWC 2025上,李健宣布荣耀将从智能手机制造商转型为全球AI终端生态公司,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入100亿美元与全球伙伴共建开放、共创、共享的AI终端生态。这一战略决策不仅为荣耀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其在全球市场上抢占先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加速落地AI策略,荣耀在内部新增了AI新产业部门,并成立了一级研发部门AI和软件业务部,同时成立了新商业模式拓展部和新产业孵化部。这些部门的成立不仅为荣耀在AI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智能制造环节,李健团队也在积极嵌入AI技术。荣耀的深圳产业园已引入AI视觉检测系统、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了关键工序自动化率的大幅提升和单线产能的显著提高。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荣耀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为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李健深知只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才能验证其各种举措的真正成效。因此,他将继续带领荣耀在细分市场上拓展份额,同时在全球市场上寻找增量机会,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