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易游戏因服务协议中的一项条款引发了广大玩家的热议。该条款规定,若用户连续365天未登录游戏,并且在网易公司通过邮件、站内信或短信等方式通知后,用户仍未在合理期限内登录,网易公司将不再对该用户账号及其在游戏数据库中的记录承担保管义务,且这些数据将无法恢复。
这一规定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玩家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他们质疑,这样的条款是否合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因学业、工作等原因暂时无法登录游戏的用户来说,是否过于苛刻。有玩家甚至举例,如高三学生在备考期间退网一年,考完试后发现账号被注销,这显然难以接受。
针对玩家的质疑,网易游戏《第五人格》的工作人员回应称,经过核实,相关协议近期并未进行内容更新或调整,最近的更新时间是2022年11月。同时,他们强调,注销账号的操作只能由用户自己通过官方渠道完成,即使是对于违规账号,公司也是按照规定进行一段时间的封禁,而非直接注销。
然而,玩家的不满并未因此平息。他们指出,网易游戏的声明一直存在,但一年不登录就注销账号的做法仍然难以接受。有玩家认为,这样的条款实际上就是免责声明,意图规避可能的法律责任。
对此,法律专业人士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的刘亚博律师表示,用户对账号内的虚拟财产享有财产权益,受《民法典》保护。网易单方面约定“一年未登录即删除”,需要满足两个前提:一是已通过有效方式明确告知用户;二是“合理期限”符合行业惯例。若网易未履行通知义务或“合理期限”显失公平,可能涉嫌侵犯用户财产权。
另一位法律专业人士魏鹏飞律师则认为,从法律层面看,365天未登录就删号的条款合法性存疑。尽管企业主张清理无效数据具有技术必要性,但《民法典》已将虚拟财产纳入法律保护范畴。用户通过付费获得的游戏道具、账号数据等,应视为具有财产属性的数字资产。企业单方面设定删除期限,且未针对合理离线情形预留例外条款,明显加重了用户的注意义务,涉嫌违反公平原则。
网易游戏近期还因《世界之外》游戏在未通知玩家的情况下突然涨价33%而引发争议。多位玩家投诉称,这一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魏鹏飞律师指出,资费调整争议已经触及法律红线,未公告即擅自提高价格,不仅违背公平交易原则,更可能构成价格欺诈行为。
除了删号条款和资费调整争议外,网易游戏的用户协议中关于纠纷管辖权的条款也引发了玩家的广泛关注。多位玩家发现,网易游戏在用户协议中新增了免责内容,规定争议由协议订立地广州市天河区的法院管辖。玩家认为,这一条款增加了异地用户的维权成本,限制了消费者选择管辖法院的权利。
对此,刘亚博律师表示,从实务角度看,协议约定由广州天河区法院管辖本身不违法,但关键看用户协议是否以显著方式提示。若未明示,可能被认定“排除用户主要权利”,条款无效。而魏鹏飞律师则认为,网易游戏的用户协议中关于权属与管辖的约定值得商榷,这不符合民事诉讼管辖的公平原则。
面对虚拟世界中的权利争议,魏鹏飞律师提醒用户需警惕“点击同意”背后的法律风险。他建议,当权益受损时,用户应注意留存相关证据,如资费调整记录、客服沟通凭证等,通过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提起民事诉讼等途径维权。
对于游戏企业来说,魏鹏飞律师强调,在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企业不能仅以“协议已同意”为由规避责任。他们需要在数据管理、经营自主权与用户财产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这既是法律合规的要求,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