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亲民路:赵明离任后的市场新布局与挑战

   时间:2025-05-14 18:15 来源:ITBEAR作者:任飞扬

近期,手机市场迎来了一股新的观察热潮,焦点之一便是荣耀品牌的战略调整与市场动向。自荣耀管理层经历变动后,其推出的新品手机纷纷瞄准了中低端市场,这一策略转变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荣耀400系列即将面世,而就在不久前,荣耀还推出了全新的Power系列,两者均以亲民的价格定位亮相市场。特别是Power系列,其搭载的8000mAh大容量电池,在享受国家补贴后,最低售价仅为1699元,这一性价比极高的配置,让人不禁联想到荣耀是否正在改变其市场定位。

回望过去,荣耀在赵明时代曾明确提出要对标苹果,但如今的策略转变,难免让人心生疑惑:荣耀的市场风向是否真的发生了改变?在手机行业寡头竞争的当下,各大品牌手中的“牌面”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华为依靠“花粉+情怀+技术信任”稳坐牌桌,小米有“米粉+雷军”的坚实后盾,vivo则凭借“老粉+本分”的策略立足,苹果的地位更是毋庸置疑。相比之下,荣耀的粉丝群体“荣粉”在网络上的声音似乎并不响亮,其在市场中的牌力显得相对薄弱。

荣耀并非没有自己的粉丝基础,但粉丝构成略显尴尬。作为华为曾经的子品牌,荣耀一度被视作华为手机的替代品,吸引了大量花粉的支持。在华为遭遇制裁的艰难时期,荣耀手机甚至一度占据了国产手机市场份额的首位。然而,随着华为在手机市场的强势回归,那些曾经寄托在荣耀身上的花粉们也纷纷回流,荣耀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数据显示,荣耀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近年来持续下滑。从2024年一季度至三季度,荣耀的市场份额逐季度减少,到了第四季度,其市场份额已降至13.7%,在国内手机市场的排名也滑落到第五位。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荣耀在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中更是遗憾沦为“Others”。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荣耀不得不寻求破局之道。荣耀先是经历了高层人事变动,赵明辞去CEO职务,由李健接任新帅。随后,荣耀提出了“阿尔法”新战略,着眼于全球市场,致力于转型成为AI终端生态的引领者。这一战略调整,无疑为荣耀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荣耀的Power系列作为管理层新战略下的首款产品,其主打性价比的路线,无疑是对以往对标苹果策略的一种反叛。这一转变的背后,或许与荣耀在高端市场的乏力表现有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陆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中,荣耀的市场份额仅为4%,远落后于华为和苹果。荣耀的高端系列虽然性能不俗,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却显得独木难支。

为了打破僵局,荣耀选择了布局AI生态作为突破口。然而,这一战略的实施并非易事,荣耀承诺将在5年内投资100亿美元用于生态建设。这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能否为荣耀带来高端化的突破,尚需时间检验。与此同时,荣耀也在中低端市场发力,试图通过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新品来重塑品牌认知。

Power系列作为荣耀在中低端市场的新尝试,其8000mAh的大容量电池成为了核心卖点。这一差异化的配置,在众多手机品牌中脱颖而出。荣耀通过一系列创意营销活动,如深夜大卡车拉手机展示续航能力等,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卖点的认知度。然而,荣耀在芯片选择上却显得保守,Power系列搭载的骁龙7gen3处理器,在性价比方面略显不足。

国家为了提振消费实施的补贴政策,为荣耀等手机品牌带来了新的机遇。补贴政策下,荣耀的Power系列等中低端产品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然而,这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程度。荣耀在高端市场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如何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国补政策的推动下,2000元至6000元价位段的手机销量大幅增长。然而,这一价位段也是小米、vivo、OPPO等传统强队的大本营。荣耀想要在这一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拿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Power系列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差异化优势,但在面对同价位段其他品牌的竞争时,仍需努力提升性价比和品牌影响力。

荣耀还需要解决品牌认知模糊的问题。作为华为曾经的子品牌,荣耀在独立后未能迅速摆脱华为的标签,导致品牌护城河不牢靠。为了培养自己的忠实粉丝群体,荣耀需要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新品,来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在国补政策的推动下,荣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如何在高端市场取得突破,如何培养自己的忠实粉丝群体,这些问题都需要荣耀的管理者们深思熟虑。未来,荣耀能否从“Others”中走出,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