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游戏行业:在传统底色与新兴浪潮间,能否重拾“C位”荣光?

   时间:2025-11-06 03:07 来源:互联网作者:江紫萱

近日,网易第十事业部负责人李凯明宣布,因个人职业规划调整,他将正式从网易离职。这并非个例,此前网易旗下《世界之外》制作人Xuanzi以及原阴阳师事业部负责人金韬也相继离开。网易人事变动的背后,广州游戏行业整体正经历着一轮深刻的调整与洗牌。

近几年来,广州多家游戏厂商出现人员流动与业务收缩。今年6月,多益网络因劳动纠纷判决不满,宣布裁撤广州团队1000人,并计划将总部迁出广州;2月,图森未来因管理层问题解散广州团队。与此同时,行业环境变化让从业者对城市选择更加谨慎。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广州游戏行业的生态呈现出独特面貌——既有头部项目的营收优势,又因“买量”“换皮”等传统模式被贴上标签。

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广州游戏厂商的讨论常围绕“低成本生活”展开。一名从上海跳槽至广州的运营人员张文提到,尽管广州工资平均比上海低30%,但生活成本优势明显:“月租3000元能在CBD附近租两居室,早茶人均15元。”不过,这种成本优势也隐含着薪资议价空间的压缩。另一名从北京南下的策划人员李涛坦言,广州游戏行业整体薪资水平较北上深低一档,“跳槽涨薪30%的预期很难实现,部分厂商甚至会以生活成本低为由压低薪资”。

尽管生活节奏较慢,但广州游戏从业者的工作压力并不轻松。二游赛道竞争白热化,项目节点加班成为常态。李涛所在的中型厂商,版本末期常需全员加班至凌晨,部分同事甚至连续一个月工作至凌晨三四点。公司虽提供健身房、夜宵等福利,但休息区常被用作备用会议室。他指出,长线运营的游戏版本更新加快,策划、美术、程序的工作要求与时间压力同步提升,“2024年国内停运游戏超110款,其中33款运营不足1年,这种环境迫使所有人必须保持高强度”。

从数据看,广州仍是全国游戏产业的重要支柱。《2024广州游戏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广州游戏产业营收达1406.67亿元,占全国总营收的43.2%,仅次于上海。海外市场中,广州企业营收190.58亿元,《鸣潮》《重返未来:1999》等产品贡献超70%。不过,行业结构仍以MMO、SLG、休闲卡牌为主,二次元、女性向等新兴领域虽涌现库洛、灵犀等厂商,但整体创新速度不及上海。

这种“务实”风格也体现在招聘环节。张文回忆,上海公司面试常问“品牌价值契合度”等宏观问题,甚至要求提交大型策划方案;而广州厂商更关注业务熟悉度与实操能力,“领导只问对接过哪些项目、能否完成特定方向的任务”。李涛补充,研发岗位的面试聚焦岗位需求与个人能力匹配度,“制作人面时才会考察性格,比如是否开朗有野心”。

在新兴赛道布局上,广州厂商表现出谨慎态度。刘波所在的大厂短期内无单机游戏立项计划,对“搜打撤”“模拟经营”等热门玩法持观望态度。不过,在小程序游戏领域,广州厂商凭借休闲品类优势占据领先地位。2024年广州小程序游戏营收超150亿元,全国28家企业上榜《2024中国小游戏百强企业榜》,数量居首。从业者指出,休闲、MMO等品类与小游戏特性高度契合,部分厂商直接将App产品移植为小游戏版本,买量经验也为品类选择提供了参考。

对于“35岁危机”,从业者看法不一。25岁的张文尚未考虑职业规划,但希望在广州稳定发展;29岁的李涛认为,经验丰富的从业者仍有市场,“如果领导要求按时完成版本,‘老人’是最稳的选择”。在生活层面,广州的美食、包容氛围获得认可,但夏季台风、蟑螂等细节问题也引发吐槽。

关于广州能否成为行业“C位”,从业者观点分化。刘波认为,地域竞争应聚焦产品实力与用户需求满足,而非争夺“龙头”;李涛则肯定上海在二游领域的领先地位,但强调广州的归属感与生活成本优势。对部分从业者而言,广州的务实氛围与稳定预期,正成为他们选择留下理由。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