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荣耀迎来了它的新任领航者——李健,他接过了公司发展的接力棒,担任荣耀的新一任CEO。几个月后,在一场备受瞩目的国内亮相中,李健带着一句掷地有声的宣言:“荣耀并未消逝,而是涅槃重生”,走上了舞台中央。
李健之所以强调“重生”,是因为在这半年间,荣耀经历了诸多不易。如何能够让荣耀焕发新生,回应市场与消费者的期待,成为了他亟待解答的课题。他的答案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先破后立。他带领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挣脱过去的束缚,讲述一个更为宏大且不再局限于单一路径的新“荣耀”故事,并全力以赴将其变为现实。
在李健的治理理念中,一个尤为关键的观点是:业务若长期无法取得突破,根源往往在于组织本身。新荣耀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练好“站桩”这一基本功。这里的“站桩”,是中国武术特有的训练方式,它强调内在的调整,即练好基本功,优化内部机制、组织架构以及发力方向,最终实现由内而外的蜕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洞穴之喻”,构想了一群被困在洞穴中的囚徒,他们长时间只能看到洞内墙壁上的影子,便将这些影子误认为是真实世界的全部,沉浸于由虚幻表象构建的认知牢笼中。直到他们挣脱束缚,走出洞穴,见到阳光,才意识到影子只是虚幻,真实的世界远比这广阔得多。
李健在后续的媒体采访和社交平台动态中进一步解释,荣耀已经步入了新生阶段,无论是对于荣耀自身、整个行业,还是每个人来说,只有历经认知的囚笼、觉醒、重构与唤醒,才能充分释放潜能,实现自由翱翔的新生。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囚徒所困的洞穴象征着我们有限认知的世界,洞穴中的影子代表了我们误以为是“全部真实”的虚假表象,透入洞穴的阳光预示着理性指引和探索,而阳光下的洞外则是真实的认知或万物。
李健不仅是技术派,更是实干家。他多次在演讲中强调人文、科技与哲学之间的关联,并将这种思考融入到荣耀产品的研发与品牌传播中,借此与用户建立情感纽带,塑造一个充满人文温度的科技潮流品牌,引导用户从功能认同转向价值认同。
在李健看来,“哲学的核心本质在于探寻”。他的“探寻”也是在回答荣耀当前面临的另一大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对应到荣耀和行业,这一命题的现实意义可归纳为:新荣耀是什么?其价值观是什么?能够为消费者创造何种价值?未来又将如何发展,对行业产生何种影响?
“洞穴之喻”在荣耀及其所处的行业中都能找到现实原型。李健的思考与行动,以及荣耀“破而后立”的变化,对整个中国智造产业都具有启示意义。其中,洞穴中的影子,就像是囚徒的“认知牢笼”,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无知之幕”的实验场景。这是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核心思想实验,旨在探讨社会正义原则的构建逻辑。
在荣耀的语境下,“无知之幕前的偏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荣耀的新定位和身份认同问题,即“荣耀是谁”的影子。荣耀在独立初期被视为“华为平替”,行业和消费者对其技术实力和品牌价值存在偏见。另一方面是行业认知盲区,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影子”。例如,智能手机行业中,不少厂商热衷于跑分,创新被异化为硬件堆叠,续航与轻薄不可兼得等观念盛行。
对李健和荣耀来说,破局并非仅仅为了“活下去”。新生意味着打破现状,直面“洞穴之影”,与过去切割,纠正“无知之幕前的偏见”,开启认知觉醒。荣耀不仅要实现自身的不破不立,还要大胆质疑行业中的参数竞赛、AI噱头营销等规则。更重要的是,荣耀跳出手机行业,将目光投向更具前景的AI终端生态,点亮“人文科技”之光,照亮更多“囚徒的觉醒”。
这束光,正是李健所说的依靠AI技术掌握普遍规律的“阳光下的真实”。其核心在于坚守真实、质疑表象、探索本质,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理性创新理念,挣脱“行业常规技术路径”编织的囚笼,探索创新的边界。例如,李健认为,AI要落地为人服务,就必须打通场景、性能、信任三大闭环,让AI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如今,荣耀还加入了AI的“蓝海战”,抓住AI重构终端产业的机会。其新成立的产业孵化部,是荣耀实现AI终端生态公司的重要支撑。李健表示,新产业孵化部是荣耀面向全新产业的探索,未来涉及的领域不仅限于AI智能体和机器人。
在荣耀的新叙事中,AI终端、智能机器人、出海等元素被打包其中。这一过程,也是踏入无人区的过程。经历过海外市场开拓的李健,深知这一阶段的艰难。他倡导共建AI终端生态联盟,这一构想蕴含着清晰的逻辑,体现在生态、理念和思维等多个层面。
荣耀和行业都需要一场“认知启蒙”,走出洞穴,以开放、创新、包容的心态,打破“无知之幕前的偏见”,明确自身在新竞争时代的定位和使命。荣耀也在寻找“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终极答案。
基于这些思考,荣耀全新的品牌信仰——释放潜能,自由翱翔,在“洞穴之喻”的哲学氛围铺垫下,通过《潜能之光》的短片深刻展现出来。荣耀新的品牌信仰,结合《潜能之光》视频,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面对新技术浪潮,人们容易被浅层现象迷惑,难以触及事物本质。荣耀也曾处于类似的“阴影”之下,过去的发展历程、行业既定规则以及内在思维惯性,都限制了其对科技本质的探索与突破。但荣耀以理性的探索精神,决定走出认知的“洞穴”,踏上重构和颠覆之路。
这是李健规划的“荣耀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背后的思考可以总结为“三桥一路”,即通过匠心设计、创新智能体、开放AI生态架起心灵、灵感、幸福“三座桥”,最终筑起一条通向爱、智慧与快乐的自由之路,让AI应用真正落地,释放AI的潜能,为人类服务。
“三桥一路”本质上是行业价值的重定义:将用户体验从“硬件性能”转向“时间自由”,AI节省的1小时可创造阅读陪伴等高阶价值;全品牌互联构建“技术中立”生态,在科技博弈中具有战略意义;哲学思考使产品成为“释放潜能”的精神符号。
荣耀希望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破解行业困局的现实方案。在李健看来,科技必须为人服务,科技如果能与人文很好地结合,将成为荣耀的重要基因。当荣耀真正能够通过产品释放人的潜能时,新荣耀便真正成功了。
现阶段的李健,宛如一位“追光者”,带领荣耀甩掉“旧影子”,完成由内而外的蜕变。在李健对荣耀“AI终端生态公司”的定位下,过去半年,荣耀有更多精力和资源来探索包括机器人在内的新方向。然而,摆在李健面前的现实问题是,荣耀究竟如何走,才能真正走向“荣耀”?首要挑战是手机销量问题,其次是能否借助AI走出重围,以及在全新的故事中,找到“当下”与“未来”的平衡点。
越理想的思考,越深刻的洞察,越考验落地与兑现的能力。荣耀要配得上“荣耀”之名,李健要收获自己的“荣耀”,就需要拿出“拼了命”的狠劲和耐力,狠练“站桩”,打赢这场走出洞穴的突击战。
荣耀的转型之路,既需要理念上的突破与战略上的明晰,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资源与底气支撑。IPO,正是这场由内而外重塑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目前,荣耀IPO已经迈出重要一步。荣耀CFO彭求恩表示,正在启动第二个阶段。根据中国证监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信息显示,6月26日,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上市辅导备案。辅导备案报告显示,荣耀的上市辅导工作分为三个阶段,时间从2025年6月持续至202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