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腾讯近期举办的2025游戏发布会上,国产游戏界迎来了一波新的动向,预示着国内PC游戏市场或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
本次发布会,腾讯共揭晓了46款游戏的最新动态,其中PC端及跨端游戏占据了总数的近七成,这一比例远超以往,刷新了近三年的新纪录。相比之下,过去两年这一比例仅维持在五成左右。
在这些PC或跨端游戏中,既有注册玩家已超4000万的热门续作《三角洲行动》,也有腾讯投资或控股的国内外工作室带来的8款PC游戏,备受瞩目的《影之刃:零》便是其中之一。这一趋势不禁让人思考:国产PC游戏的春天是否已经悄然来临?
长久以来,国产游戏常被贴上“氪金手游”的标签,以快节奏、强社交的移动端产品为主,难以在全球市场与海外3A大作抗衡。然而,这一印象在近两年正逐渐发生改变。2024年,《黑神话:悟空》的全球爆火不仅刷新了玩家对国产游戏品质的期待,更标志着中国游戏产业正加速向高品质、高技术力的PC游戏转型。
除了此次发布会上的PC游戏外,今年还有多款代表“高技术力”的国产PC游戏发售或即将发售,如《黑暗世界:因与果》(3月27日发售)和《明末:渊虚之羽》(7月24日发售)等。那么,为何2025年成为国内PC游戏市场增长的转折点?
事实上,国内PC游戏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行业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全球游戏行业报告显示,小游戏和跨端PC游戏已成为两大核心增长引擎。在中国,玩家的需求正悄然升级,从碎片化娱乐转向高品质、沉浸式的游戏体验。Steam平台上,中国玩家数量逐年攀升,2024年简体中文用户占比已达33.7%,位居榜首。
同时,中国移动游戏市场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已进入成熟期。移动端收入增长率降至5%以下,远低于PC端(15%)和主机端(20%)。新游竞争激烈,用户增长乏力,迫使厂商寻找新的增长点。国内核心玩家群体也在逐渐扩大,规模已突破1.5亿,其中超20%人群拥有Steam/主机游戏账户,近年主机/PC游戏消费年增长率在30%以上。
国内消费力的上升以及Steam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共同促成了国内核心玩家群体的形成。同时,游戏“工业化”水准的逐渐提升也是关键因素之一。相较于移动游戏,PC/主机游戏需要长周期、高强度研发投入的体系支撑,是一种技术极为密集的产业体系。国产PC游戏的技术跃升拐点大致出现在2020—2022年这一阶段,这一拐点的出现是引擎升级、资本投入、大厂战略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今,国产PC/主机游戏背后已建立起一整套具备可复用能力的技术底座,从引擎定制、资源资产库到角色动画系统、关卡编辑工具,再到整合化的跨端内容流程,这些“底层地基”一旦建立,便很难被轻易推倒。这些技术资产像是一台台高精度的工业设备,不断优化,推动国产PC游戏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