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横行,软色情泛滥,小红书怎么了?

   时间:2025-09-05 09:18 来源:ITBEAR作者:[db:作者]

文 / 汪淼

美编 / 顾青青

出品 / 网界

提起小红书,这个曾经以“标记我的生活”为口号,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社区,如今却麻烦不断。

近年来,小红书上骗子横行,软色情内容也屡禁不止,让这个原本美好的平台变得乌烟瘴气。从虚假种草到各种诈骗陷阱,从暴露、同性恋到违禁设备销售,小红书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小红书近年以来投诉量飙升,其中“诈骗”“售假”“虚假宣传”相关投诉占比超40%。这不禁让人想问,小红书到底怎么了?

01

小红书成了骗子的“乐园”

小红书上的骗局那真是五花八门,从虚假种草到各种诈骗,让用户防不胜防。

在旅游领域,“照骗”现象就十分普遍。雷达财经曾报道称,云南澄江一处普通红土地,经小红书博主包装后,被冠以“国内唯一粉红沙滩”“99%人不知的秘境”等称号,甚至被拿来与印尼科莫多岛的知名沙滩对比。

大量用户被精美图文吸引前往,抵达后却发现实景与宣传严重不符,不仅白耗时间与金钱,满心期待的旅行体验也彻底落空。

消费领域的“低价陷阱”同样让消费者叫苦不迭。2024年8月,羊城晚报曝光了小红书平台上的大牌护肤品“临期打折”骗局。

平台内部分官方认证店铺,将原价近千元的兰蔻面霜、精华肌底液,以“72元到手”“128元捡漏”的超低价宣传,吸引追求性价比的爱美女性。

然而,多位消费者下单后发现,商家无法提供产品正品证明,所谓“临期折扣”实则是“三无产品”的幌子。

更令人不满的是,部分涉事店铺即便前一天因投诉被平台清退,第二天换个账号名称就能重新上线运营,小红书监管遭到质疑。

比消费诈骗更恶劣的,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精准骗局。5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女子在“小红书”交了一个男朋友,“热恋”中被骗82万元!

针对单身群体的“杀猪盘”在小红书上频繁出现。骗子会在小红书上打造“高富帅”“白富美”的人设,发一些健身、旅行、职场的优质生活笔记,吸引单身用户关注。

然后就私信聊天,建立感情信任之后,再以“投资内部渠道”“家人急病”等理由诱导转账。

2024年8月,和讯网也报道了一起典型案例,单身女性宋某在小红书结识自称军官的王某,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王某以“代操作内部投资账户”为由引导宋某参与投资。

宋某初期投入50万元获得小额盈利后放松警惕,后续不断加投,甚至在王某“买黄金返利”的诱骗下持续转账,不到一个月便被骗走1900万元。

02

软色情泛滥,平台内容生态遭破坏

除诈骗问题外,小红书平台的软色情乱象同样十分突出,且这类不良内容并非偶发,而是常以隐蔽化、伪装化的形式出现在用户首页推荐中,对平台生态及用户尤其是年轻群体的认知造成负面影响。

其中最典型的一类,是打着“私人影院招募”旗号的帖子。这类内容往往用极具诱惑力的关键词吸引关注,“日结1k”、“3-5达不溜”等。

既刻意弱化了“私人影院”正常运营所需的服务职责,又以“高报酬、低门槛”精准戳中部分人群对兼职的需求,尤其容易吸引缺乏社会经验、对工作性质判断力不足的年轻女性。

小编曾随机点开一条此类招募信息,发现其文字内容的暗示性极强:避开“观影服务”“场地管理”等正规工作描述,转而用“有一定情伤”、“不娇气”等模糊表述营造暧昧语境,字里行间都在传递超出正常兼职范畴的潜在指向,让人不难察觉背后可能隐藏的非正规服务。

另有部分账号则以“跳舞分享”为伪装,实则在内容中变相宣扬不符合平台规范的导向。

这些账号发布的“舞蹈视频”,并非以展示舞蹈技巧、传递积极兴趣为目的,反而刻意聚焦肢体特写、过度暴露穿搭,甚至通过镜头角度、剪辑手法放大低俗元素。

配文更是充满挑逗性,看似是“兴趣分享”,实则借“舞蹈”外壳传递“同性恋”相关话题,变相渲染低俗氛围,违背了平台倡导的健康内容导向。

还有一类伪装成“生活分享”的账号,同样暗藏软色情与非法交易风险。这类账号发布的自拍照多存在明显异常:画面模糊不清、焦点刻意避开面部或正常生活场景,部分图片还会在角落标注“上门”、“约见”等极具指向性的词汇,一步步引导用户互动。

当有用户在评论区留言或发送私信后,账号运营者便会以“平台规则限制”“方便深入沟通”为由,诱导用户添加QQ或微信等第三方社交账号,最终在脱离平台监管的环境中,向用户推销非法服务或实施诈骗。

整个流程隐蔽性强,不仅破坏平台秩序,更对用户的财产安全、个人信息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03

平台特性与商业利益的冲突

小红书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和它的平台特性以及商业利益有很大关系。小红书是UGC模式,每天新增的笔记有几百万条,这么多内容,要是全靠人工审核,那根本不可能。

所以平台就用了AI审核系统,但是骗子们很狡猾,他们会用一些隐晦的表述来规避审核,比如用“调理身体的小药丸”代替违禁药品的名字,用“看我主页简介”引导用户去微信私下交易,AI根本就识别不出来。

而且小红书的账号注册门槛很低,只要有手机号就能注册,还不需要实名认证或者资质审核,这就给骗子提供了方便。他们可以轻松注册很多“马甲号”,就算账号被封了,换个手机号又能重新注册,继续行骗。

商业利益的驱动也让小红书的监管漏洞被放大了。小红书的广告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很高,2024年广告收入达216亿元,同比增长48%。

为了吸引品牌投放,平台对“商业笔记”的审核标准比较宽松,只要品牌方入驻了,博主发的推广笔记标注“广告”就能通过,至于内容是不是真实、产品合不合规,审核力度就没那么大了。

用户自身的心理弱点也被骗子利用了。很多用户在小红书上看到那些美好的内容,就很容易被影响,失去理性判断。有过半的受骗者都承认,当时是被平台营造的氛围影响了,才会被骗。

总结

小红书必须要重视这些问题了!

小红书从一个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生活灵感社区,变成现在骗子横行、软色情泛滥的地方,实在是让人痛心。平台的乱象已经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也损害了用户的利益。小红书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强烈要求平台要加强审核力度,不能光靠AI,人工审核也要跟上,对于虚假种草、诈骗、软色情等内容,要坚决打击,一经发现就严肃处理。其次,要提高账号注册门槛,实行实名认证和资质审核,让骗子没有可乘之机。

还要加强对商业笔记的监管,不能为了赚钱就不管内容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对于用户来说,也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小红书上的内容,遇到可疑的情况要及时举报。同时,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小红书的监管,让平台切实履行好自己的主体责任。

只有这样,小红书才能重新赢得用户的信任,回到那个充满正能量和生活灵感的社区。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