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闪亮之名》维权胜诉、无版号游戏被罚……游戏行业法律动态速览

   时间:2025-09-17 21:55 来源:ITBEAR作者:江紫萱

9月7日,“以闪亮之名”官方公众号发布专项维权行动进展,通报两起涉及游戏名誉权的案件判决结果。据通报,某自媒体账号通过截取、歪曲游戏内容,在微博平台散布不实信息,恶意误导公众,对游戏品牌声誉造成损害。法院认定该行为构成名誉权侵权,判令涉事账号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

针对此类侵权事件,法律人士建议游戏公司应加强维权成果的主动宣传。通过官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公开维权进展,既能向玩家传递维护品牌形象的决心,增强用户信任,也能通过强调法律红线对潜在侵权者形成威慑。拓宽玩家举报渠道可完善侵权监测体系,形成企业与用户联动的防护网络。

另一起行政处罚案例显示,上海某公司因未经批准擅自出版网络游戏被罚。2025年5月,执法部门发现该公司套用杭州某公司2017年获批的《辉煌岁月》版号,在微信小程序运营无版号游戏。涉事游戏现已无法访问,执法部门对其没收违法所得8602元,并处1万元罚款。

根据《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出版网络游戏的行为,将面临取缔网站、责令关闭等处罚。若游戏冒用他人版号运营,权利方可向所在地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无版号游戏因无法接入防沉迷系统,可能同时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面临更高额罚款。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纠纷近期也引发关注。鸠江区法院近日审结一起案件,原告芮某(未成年人)称2024年暑假使用母亲手机注册游戏账号并充值3万余元。但被告游戏公司提交证据显示,充值期间账号操作时间多为深夜,聊天内容涉及买房、育儿等成人话题,与未成年人行为特征不符。法院最终驳回原告诉求。

法律人士指出,根据《民法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与其年龄不符的民事行为需法定代理人同意。但实践中,部分成年人冒充未成年人退款的现象频发。游戏公司可通过分析账号操作时间、发言内容等数据,判断实际操作者身份,作为抗辩依据。

著作权领域,网易云音乐与叠纸互娱的纠纷将于11月12日在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开庭。原告为杭州网易云音乐科技有限公司,案由为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目前双方未披露具体事由,但行业猜测可能涉及游戏音频或线下活动未经授权使用音乐的情况。

据悉,网易云音乐此前涉诉案件多围绕音乐作品传播权,被诉主体为音乐平台或传媒公司。此次起诉游戏公司较为罕见,具体侵权形态需以司法认定或双方披露为准。行业人士提醒,游戏公司应加强版权管理,避免使用未经授权的音乐素材。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