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初,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迎来了一股新的热潮,“通用智能代理”成为了业界最为关注的焦点。其中,中国初创企业曼思凭借宣称推出全球首款此类产品而迅速崭露头角。
曼思平台的邀请码一度被炒到了高达8万元人民币(约合1.1万美元)的天价,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中国科技巨头和全球AI领导者的广泛关注,他们纷纷加入这场被视为智能软件下一次进化的竞赛。
4月,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和联想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代理领域,推出了旨在实现多任务处理和自动化工作流程执行的新产品。这些产品目前大多处于邀请制内测阶段,用户认知度有限,且市场上仍存在对这类技术能否真正兑现“工作型AI”承诺的疑虑,而非仅仅是聊天机器人的又一次迭代。
在全球范围内,OpenAI、Claude和微软等公司也推出了代理产品或开发平台,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通用代理”究竟是什么?与传统AI聊天机器人仅提供建议或生成文本不同,通用代理旨在成为功能齐全的数字助理。它们具备自主规划、工具调用和上下文记忆能力,不仅能够回答问题,还能完成任务,如编写报告、制作演示文稿和执行研究,且通常能跨平台集成。
例如,如果要求生成一份行业报告,DeepSeek可能会返回一个详细的文本。而通用代理则能够自动生成包含图表、以PDF或HTML格式保存的完整报告,且无需用户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开发通用代理并不需要拥有基础的大型语言模型。曼思就使用了Anthropic的Claude和阿里巴巴Qwen模型的定制版本,以及专有工具包和强化学习组件。其突出特点是通过模型上下文协议(MCP)实现了深度集成,这是智能软件资源协调的上升行业标准,类似于智能软件的“USB端口”。
字节跳动的代理平台“Coze Space”利用了其内部模型Doubao 1.5 Pro,并与主流MCP工具如飞书和GitHub进行了集成。其商业模式包括订阅、技术授权和企业解决方案,价格从免费到企业用户每年近700美元不等。Coze在获得7500万美元融资和2亿美元估值后,目前正处于封闭测试阶段。
阿里巴巴推出的“Flow State”则定位于高级研究任务,虽然处理时间较长,但能够输出内容丰富的图示结果。然而,“华尔街科技眼”近期的一项测试显示,Flow State在理解关键代理概念方面存在明显缺陷,错误地分类了工具并误认了开发者隶属关系,这些问题引发了对其商业化就绪程度的质疑。
与此同时,百度推出了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心享”代理,适用于旅行规划和相亲等场景。联想则成为首家推出内置通用代理的PC原始设备制造商,其“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代理”采用边缘云混合部署和本地化AI处理,预示着该技术在消费设备中的广泛应用。
在科技巨头们忙于战略定位之际,初创企业已经开始实现盈利。由前小度CEO景鲲创立的MainFunc,通过其AI搜索引擎Genspark推出了Super Agent。该产品专注于数据检索、演示文稿创建和研究,在发布九天内就实现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拥有超过1万名付费用户,基础订阅价格为每月20美元。
曼思依然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提供每月39美元和199美元两个订阅层级,并在发布仅一个月后实现了4150万美元的ARR。在获得7500万美元融资和5亿美元估值后,该公司还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了本地化中文版。
随着MCP的采用和商业应用的不断增加,通用代理市场预计将迅速扩张。研究显示,中国代理行业在2028年前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72.7%,潜在市场规模可能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约合1100亿美元)。对于创业者而言,这是一个新的融资和IPO前沿阵地;对于科技巨头而言,这是提升用户参与度和云集成的门户。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近期强调,在AI时代,公司必须“放下过去的成就”并“回归创业初心”。无论是阿里巴巴、腾讯、微软还是谷歌,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相同的:成为AI经济中的首选平台。
2025年AI领域的主导权之争,很可能将由通用代理的成功和持久力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