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游戏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性,不少企业选择了通过项目裁撤与人员优化等手段来削减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据统计,30家A股游戏企业在2024年的员工总数为4.46万人,相比2023年减少了2094人,减幅约为4.49%。其中,有17家企业出现了员工人数的下滑。完美世界在这一变化中尤为显著,其员工数量同比减少高达32.13%。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在缩减规模,大晟文化的员工数量就同比增长了25.77%。
与此同时,在薪酬方面,30家A股游戏企业中有17家出现了人均薪酬的下滑。天舟文化的人均薪酬同比减少最多,达到了21.71%。而世纪华通的人均薪酬则实现了同比增长,增幅高达28.23%。
裁员似乎已成为全球游戏产业的普遍现象。2024年,全球知名游戏公司共计裁员1.46万人。动视暴雪和Unity分别裁员1900人和1800人,成为裁员数量最多的两家公司。然而,在裁员潮中,也不乏一些游戏大厂在积极招新。
腾讯就宣布启动了其史上最大的就业计划,计划在三年内新增28000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正机会。仅在2025年,就将迎来10000名校招实习生。据初步统计,世纪华通、米哈游、叠纸游戏、巨人网络等四家游戏公司在2024年春招中提供的全职岗位种类数达到了150种,较去年增加了约10%。这些岗位中,美术/表现类占比最高,达到了88种。
尽管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对各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DeepSeek的爆火引发了关于AI绘画、AI图形生成等技术是否会取代美术设计师等职业的讨论,但从国内游戏公司春招岗位种类来看,游戏行业对美术设计、动画类人员的需求并未出现明显下降。在全国范围内,游戏运营岗位需求最大,而在成都地区,角色模型师的需求则最为旺盛。
这些角色模型师的平均薪酬在8000元至12000元之间,而这些提供岗位的游戏公司大多是注册资本为100万元左右的中小企业,主要提供游戏美术外包服务。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何一些游戏大厂在裁员,而中小企业却在积极招人?
对于这一现象,有专家表示,游戏大厂由于项目变动和调整,人员流动并不意外。特别是在追求精品游戏的当下,一些不出成绩或方向性调整的工作室和研运小组可能会遭遇项目取消,进而引发人员流动。这既是国产游戏进入精品化、国际化深耕阶段的必然阵痛,也是对过去山寨换皮式“大跃进”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治理。
而中小游戏企业则由于没有大厂病,且在游戏行业再次井喷、赛道越来越垂直细分且更多元的背景下,进入了扩张状态并招兵买马。年轻人作为游戏厂商最希望吸纳的新鲜血液,无论大厂还是小厂都对其充满热情。年轻人从玩游戏到造游戏,不仅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产业的爆发,也为游戏行业注入了更多的创意和活力。
如今,游戏产业已成为一个年轻态的行业,其迭代速度之快、创意需求之高,都与年轻人的职业设定高度吻合。过去,大厂选人往往倾向于有3年以上工作年限的员工,这意味着大厂自身也在野蛮生长,需要招揽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才。但现在,随着互联网大厂逐渐告别内卷,需要沉淀既有业务,他们开始更加青睐工作经验3年内的优质苗子,以带来更多可能性和跳出熟练工的惰性思维。
这一战略选择不仅符合游戏行业对创意和创新的高要求,也体现了互联网大厂在稳定中求发展、渐进式拓展的未来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