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涉及网络游戏商业秘密的纠纷案在南京秦淮区人民法院落下帷幕,此案标志着全国首例将未公开的游戏角色、场景等信息认定为商业秘密的法律实践。案件的主角陈某,因在游戏内测期间擅自发布测试内容,被判赔偿游戏运营公司损失及维权费用共计10万元。
这款由上海某科技公司运营的角色扮演游戏,一直在不断地开发更新中。2023年4月,该公司与陈某签订了《委托测试服务协议》,邀请他参与新版游戏的测试体验。然而,仅仅数月后的7月,网络上便出现了与该更新版本相关的游戏测试画面视频。经调查,视频中的游戏测试账号正是陈某所有。
上海某科技公司认为,陈某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其商业秘密,遂向秦淮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陈某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50万元。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认为,涉案的游戏角色、场景、动作等,不仅体现了设计者的独特创意和审美选择,更是公司不懈努力和投入的结果。
法院进一步指出,随着游戏市场的不断发展,定期更新版本已成为一种特色经营模式,这些未公开的信息能够为权利人带来营业收入,增强竞争优势,完全符合商业秘密中“经营信息”的法律特征。同时,这些信息并未被公众所知悉,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商业价值,且权利人已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措施,因此,这些信息应被认定为商业秘密。
鉴于被诉侵权视频已删除,且涉案游戏的最新版本已正式发布,秦淮法院最终判决陈某无需再停止侵权行为,但需赔偿上海某科技公司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计10万元。
此案的判决结果对于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秦淮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黄茜表示,近年来,热门游戏上线前频遭“剧透”,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案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将未公开的游戏测试版本内容纳入商业秘密范畴加以保护的合理性,为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参考,对打击游戏“剧透”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此案的判决也再次提醒了游戏行业从业者,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我们也应尊重游戏开发者的劳动成果,共同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游戏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