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消品行业中,“大单品”这一概念原本指的是那些既能深刻印入消费者心智,又为企业带来核心利润的商品,堪称零售企业的灵魂。如今,这一理念已跨越界限,渗透至汽车领域。在汽车行业中,能够成为消费者识别品牌的关键标志,同时肩负销量与利润双重重任的车型,即为汽车行业的大单品。
诸多实例中,汽车大单品展现出了三大鲜明特性。首先,大单品并非等同于爆款车型,尽管爆款车型能短期内吸引眼球,尤其是通过密集营销打造的爆款,或许能风靡一时,但难以成就大单品的持久辉煌。大单品车型需要的是长期的市场认可与持续的影响力。
其次,大单品车型避免了单一依赖某款车型造成的销量结构失衡。回溯至2018年车市寒潮前夕,不少中国品牌凭借一款热销SUV车型支撑销量,如哈弗H6、传祺GS4等,虽一时风光无限,但缺乏体系化支撑,从后续产品开发到渠道建设,再到品牌塑造,均显露出局限性,这更多得益于时代红利,而非大单品战略的成功。
尤为重要的是大单品的生命力。从全球跨国车企的实践来看,大单品车型往往能够历经多次更新换代,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提及丰田,卡罗拉脱口而出;本田则以雅阁为代表;福特有F150,大众则绕不开高尔夫与甲壳虫。这些在全球市场历经考验的车型,不仅产品实力出众,品牌凝聚力同样强大,是大单品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在当今汽车圈,大单品概念尤为重要。中国不仅构建了智能电动汽车最完整的产业链,还通过极致竞争攻克技术难关,将高科技产品普及化,实现了豪华与智能驾驶的平权,颠覆了传统燃油车的标准。连大众中国CEO贝瑞德都感叹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疯狂。
这一变革背后,汽车正从工业品向电子产品转变,智能电动汽车的进化成为主旋律。传统工业时代,汽车定价受技术、品牌、配置影响,企业竞争聚焦于技术与成本控制能力。而今,智能电动汽车的内在构成已发生改变,软件定义硬件,算力决定马力,外在则成为用户身份与热爱的象征。电子产品属性促使汽车快速迭代,使用周期缩短,快消品逻辑正重塑汽车消费市场。
随着4S店模式的式微,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以及家电巨头如海尔、国美的跨界入局,汽车零售正经历深刻变革。未来,购车或将如同购买大型家电一样便捷,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直播间抢优惠券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大单品成为车企的必然选择。
然而,并非所有车企都具备打造大单品的能力。中国汽车品牌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塑造影响力,是一大挑战。移动互联的碎片化特性使得品牌记忆难以形成,而打造汽车大单品,不仅是业务技能的提升,更是组织结构与流程的重塑。因此,全行业都在探索如华为IPD般的管理模式,力求打破部门壁垒,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
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之路同样充满挑战。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具备改变世界的潜力,但从力量转化为实力需要时间。未来,中国汽车的大单品们,无论是现有的还是即将诞生的,都将承载着这份力量,走向世界舞台。